1. 沈阳的鸡架为什么难以火遍全国?

沈阳的鸡架为什么难以火遍全国

我感觉这个问题就好像说老北京豆汁儿在全国各地的接受程度是差不多的,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所谓十里不同天,就是指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饮食习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来看的话,这主要还是鸡架本身的局限性决定没法火遍全国。

全国各地可以说鸡架在沈阳最火,这有历史原因,因为沈阳的工厂曾经全国之最,作为共和国长子,建国初期沈阳的工业可以说吊打全国,毫无夸张的说,没有沈阳工业就没有全国工业的遍地开花。

早期的沈阳(几百万)工人为了祖国建设出汗出力,但收入不高,而他们需要蛋白质补充体力,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计成本的鸡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别人吃肉他们喝汤!

沈阳铁板原材料
,沈阳铁板原材料批发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最好的味蕾回忆是儿时的味道!朱元璋在当皇帝后还怀念做乞丐时的“白玉汤”。对于沈阳人来说!哪怕是没人吃的鸡架,但那是他们儿时的味道!鸡架在全国很难达到沈阳的高度。因为别的地方现在都不差钱,他们可以吃鸡!

[流泪]

第一,地域偏,东北很多名小吃,都走不出去,惟有饺子得到发扬光大。目测麻辣烫也做得有声有色,但规模还有差距。说到底,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消费者覆盖面积。

沈阳铁板原材料
,沈阳铁板原材料批发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口感。偏咸,微辣。北方和长江流域还行,东南沿海就不怎么适合

第三,经营体系。东北的商业都比较传统,小店,夫妻档,烧烤摊,是最常见的。可是说他成为品牌,做连锁推广,背后的难度就大了。需要团队和模式,以东北地域文化和商业基因,稍显不足。也就是说自己做可以,但是吸引全国客户加盟,没把握~

想想,黄焖鸡,杨国福,喜茶等等,都要花功夫宣传炒作的。

沈阳铁板原材料
,沈阳铁板原材料批发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饮食文化。这个见仁见智,东北喝酒,习惯啃鸡架,撸串子。湖北湖南***子,臭豆腐。四川兔头,鸭头。广东福建吃小海鲜如果不作为主食,而是辅材,佐餐,那点单的几率小很多。也是一个致命的要素。

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什么时候沈阳人有鸡架情怀的呢?简单点说,那几年沈阳人活得很累,大批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无所依靠,这鸡骨架简直就是最便宜的盛宴,情怀就是那时养成的。你们其它地方的人没有这经历,也不会有这情怀。

鸡架“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是一千多年前古人对此食材的精彩定义,三国杨修也因此物丢了性命。

吃鸡架大概是九十年代初,好像在沈阳八一公园附近的饭店开始兴起,当是最火的有家乐园饭店熏鸡架异常火爆,后随着抻面在沈阳的兴起,鸡架也走进沈阳的大街小巷,从此兴盛,形成千年不倒的盛京特色。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像沈阳这样把鸡架吃的五花缭乱,执着以恒的,难得一见的食文化,为何在沈阳如此火爆,其他地区却难得一见(啃鸡架)?不能传播下去那。

其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食材本身照成的,即使有一万种吃法,一万种味道,其食材本身还是无味的,都是烹饪方法和调味料的千变万化形成的。我们可以看看沈阳的特色产品,即使沈阳文化历史悠久2500年,5000年也好,传承下来的有什么?真的没有什么,100年以上的都少见,机场买几袋不老林糖送给外地朋友,算是最好交代的沈阳特色地产了,即使鸡架再有沈阳特色、也没见有人敢做沈阳特色真空包装鸡架出售,。要是真有人带沈阳鸡架送人、还不让人骂,肉你吃了、骨头留给送我了。

所以沈阳人不傻,没有千里带鸡架的习惯,外地人也不傻,这破东西没人喜欢吃。

一个商品要能成为爆款销售,一定有他的价格优势。鸡架批发一个不足两元,适合专业化批量生产加工一般个六元左右,利润空间有,价格适中,加之沈阳经济和百姓收入不见起色,此物又适合吹牛逼侃大山喝小酒,所以,只有沈阳这种环境滋生的沃土、才使鸡架在此大行其道,经久不衰。

说得不知道对不对,就当酒后胡说八道了。

但真的本人感觉,在沈阳鸡架真的和经济有关,鸡架文化造就成沈阳人文化特点和鸡架经济特点。

沈阳我的大沈阳,从吃的讲:有历史,没传承;有文化,没品位。

如果我们还是一代一代的把鸡架啃下去,那这一代一代真的完了。

什么时候,鸡架文化在沈阳倒下去了,沈阳的经济就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