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服饰文化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前,大多数国民都很穷,吃饭都成问题,那时侯人们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所以人们对穿衣服没有很大的追求,加上,当时我们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很发达的轻工业,没有那么多制衣厂,所以,那时候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数是自己买布,去裁缝店,缝制而成,衣服的颜色单一,没有很多选择余地。
在那时侯的政治大背景下,人们普遍穿象征着革命的中山装。
那时侯我们实行的是配给制,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市场,人们也没什么钱,很难去市场上买到衣服。
2.1***8年,改革开放开始了,人们的服装越来越丰富,不再单一,不论是款式,风格还是颜色,并且几乎每年流行的款式都不一样。
我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放开了。加上我国劳动力***丰富,我国对外开放,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东南沿海建了很多制衣厂,有的***用流水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的衣服越来越多,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外。
由于竞争激烈,技术越来越先进,制衣的成本降低了,所以衣服越来越便宜,人们普遍买得起衣服了。而去裁缝店定制衣服成本相对更高一点。所以最近40年,人们都选择去市场上买衣服。并且市场上选择余地更大,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有一位领导人开始穿西服,官员们也纷纷穿西服,后来很多人开始效仿,很多年轻人开始穿西服。西服日益普遍。
此外,由于社会风气日益开化,容忍度提高,也有一些人穿奇装异服。女孩子更多穿裙子,***,追求漂亮。
服饰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别看小小的衣服可蕴含着厚厚的文化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下50到90年代的服饰文化。
20世纪50年代的服饰文化
50年代,我国建国不久才刚起步。当时流行灰、蓝、黑的色调,大家看各大***作品应该有所耳闻。
一、童装——花布棉袄
别说50年代,就在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件花布大棉袄。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红色和粉色的大棉袄令人真是过目不忘,是那个时代美好的记忆。小时候都还嫌弃它土,现在真实怀念。
张馨予在电影节还穿过花布长裙。 但也不是小时候的记忆了。
二、男子服饰——新款中山装、衬衣
50年代,男子几乎人手一件中山装。
三、女子服饰——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
50年代,女学生几乎都穿布拉吉连衣裙(其来自苏联)。现在这些款式都很流行呢。果真时尚是轮回。
列宁装,咱们工人有力量。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服饰文化
那个时期服装简便。 绿军装(hong wei bing)服流行于男女老少之间。
20世纪80年代的服饰文化
改革开放来临,大中国又活力起来。服饰色彩开始多样。
一、男子——西装
1983年胡yao bang带头穿西装,在全国引发了西装热。
二、女子——衬衫、西装、喇叭裤、牛仔裤、蝙蝠衫等
要是当时谁没有一条喇叭裤,真是会被人嘲笑土呀。不仅女士会穿,男士都会有。小时候对费翔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穿着喇叭裤唱你的热情好像一把火。
80后的各位,有没有感触很深呢?
20世纪90年代的服饰文化
一、童装——风格多样
女孩的纱纱裙,男孩的卡通半袖。翻翻你的小时候的照片,看是不是呢?
二、女子——健美裤、防寒服
我都有这么条黑色的健美裤呢。
还有港星的火爆,模仿郭富城的发型,小虎队等等。服饰文化给我们太多美好的时代回忆了。
83年的春晚有赞助商么?
对于春晚而言,从1983年开始,没有赞助商。
1984年开始有企业进行赞助,我们也可以从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企业的变化,来看中国经济的变化。
美的在2003年到2014年12年里,赞助了11次,那些年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发展的黄金年份,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康巴斯钟表主要集中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制造业还在起步阶段,钟表无疑是家中的硬通货。
到了2016年、2017年、2018年阿里巴巴连续3年拿下了春晚的赞助权,进入互联网时代,阿里发展无疑也是非常迅速的,每年研发投入近千亿元,阿里云已经是全球前三的云服务企业,如今阿里巴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500强排名132的企业,市值更是高达7000多亿美元。
1983年春晚没有服装赞助商,因为那时没有赞助商的概念,演员都穿自己的衣服表演节目,我觉得现在的春晚是有赞助商了,也太浪费了,有的演员的演出服,那真是天价了,以前的纯朴,可以从春晚看第二年流行什么款式的服装,我觉得这样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