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汁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2. 古代的墨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墨汁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墨汁的主要材料为碳烟、胶料、添加剂和溶液等,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碳烟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矿植物及动物原料经燃烧或热分解而成。

胶则除动物胶外,多***植物胶(***胶)或各种合成胶如压克力胶、聚醇树脂等。添加剂则有各式稳定剂、渗透剂、湿润剂、防腐剂、芳香剂等。

古代的墨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说到墨是用什么做的,这让小编想到前些日子很火的《爸爸去哪儿》有一期给小朋友们派了任务,让他们去寻找可以画画的墨子。

墨得主要原材料
,墨的原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古时,墨与砚是不分家的。

一般人肯定以为古人最早是用漆或木炭写字,直到汉代,用的依然是天然矿物石墨

墨一般分为两个品种,一种是油烟墨,是用桐油、麻油、菜油等烧烟,加入胶和香料制成,这种墨比较有色泽但不会太浓黑。

墨得主要原材料
,墨的原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家匠人汪春林作品

第二种松烟墨,是用松树烧烟再加轻胶制成,这种墨就不会有光泽了,但是写出来比较黑。

△东家匠人项氏徽墨艺术作品

墨得主要原材料
,墨的原材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墨直接在砚台上研磨,那是魏晋时之事了,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如果要把墨分的很细致的话,古代的墨除了比较常见的松烟墨和油烟墨,还有六种墨也受古人喜爱。

1. 洋烟墨:又称炭黑墨,使用物质油如“煤油”类燃烧取出的烟煤制作成的墨叫洋烟墨,传统的洋烟与油烟很接近,常人不易区分,因煤油等矿物质油较便宜,近百年油烟墨大多使用洋烟做材料,或在油烟中参用洋烟。

2. 彩墨:就是彩色的矿物质颜料墨,用五色或十色颜料制成;一般有很多种颜色组成一套,比如一套五种、一套十种的。彩墨主要用于绘画。古人绘画,除了墨以外,也有设色者,需要各种色彩颜料,有矿物质岩彩和植物染料色,植物类的不易制成墨,而矿物质颜色则易于制成墨,因此彩墨都是矿物质类的颜料。历史上以清乾隆五彩墨等最为著名。

3. 青墨/茶墨:是用油烟或松烟添加其他色泽原料制成,墨色含黛黑或茶褐色,用于特殊效果的书法、绘画,墨存放时间愈久, 蓝色调就越明显,故称之为“青墨”。

△东家匠人紫墨轩作品

4.再和墨:以旧墨重制称为“再和”,用退胶的古墨、陈墨捣碎后再掺入新的色素和连接料重新加工制成,墨色陈醇古雅;

5. 药墨:以油烟和阿胶为主要原料,加入金箔、麝香、牛黄、犀角、羚角、珍珠粉、琥珀、青黛、熊胆、牛胆、蛇胆、猪胆、青鱼胆等,制成墨锭,可用于书画,亦可内服或外敷,具有清热、止血、解毐等作用,主治口腔溃疡、无名肿毒等,当然也可以用于书法。

6. 蜡墨:用蜡为黏结材料,可直接在纸上书写涂画,色泽乌黑,不褪色,耐水性能良好,是拓刻碑专用之物,传拓用的扑子用白布或绸缎包棉花和油纸做成,内衬布两层,一头绑扎成蒜头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扎成大、中、小三种扑子。


部分文献来自于《墨的制作和研究》,部分图片来源于东家***和网络,欢迎关注东家·手艺人

《天工开物》说:“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这是讲制墨的方法。所谓烧烟,是指燃烧木头或者油料,以取得碳黑。凝质就是胶,通常是指动物胶。碳黑、胶、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就构成了墨。

木材或油料在不充分燃烧时,会烟,烟中包含烟粒,也就是碳黑,制墨的第一步,就是将这些烟粒收集起来。制烟的木材,通常是松木,陶宗仪说“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取松木之前,要先将松香流掉,不然烧出的烟容易粘接在一起,无法制墨,方法是在松树根部凿一小孔,放入一小灯盏,慢慢加热。

取来的松木,要烧烟,通常是入窑。窑很长,十几丈,但顶端只开若干小孔,为的是空气不充足,使松木无法充分燃烧。一窑烟,通常要烧数天,等窑冷却了,制墨工再入内刮烟。越靠近窑底的烟,颗粒越细,质地越好,叫作清烟,向外依次是混烟、烟子、粗烟,粗烟只能用来刷漆了,无法制墨。

制烟的油料种类很多,桐油、麻子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都可以。油料烧的烟通常比较淡,而且颜色不鲜艳,桐油效果最好,而且成本也最低。桐油烧烟,一般是将油盏放置在一块金属板下面,烟附着在金属板上,再由制墨工刮下来。一斤桐油可以制烟一两。这项工作非常耗费眼睛,制墨工常常双眼红肿,因此失明的也为数不少。

烟,混入动物胶和水,再定型,就得到墨。最初是墨丸,后来普遍是墨锭了。

根据原料,主要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

松烟墨

以松枝烧烟配制,乌黑而无亮光,胶轻质松,渗化力强。

所谓烧烟,指烧木头或者油料,以取得碳粉,又称烟煤、烟炱(tái),也就是作为黑颜色的碳黑。

最早时,这种碳黑是直接使用的,用的时候磨出来一点,加点水,就成了墨汁。

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墨丸”,就是把漆烟、松煤加在一起,再加入胶质(一般都是动物胶),搓成一个个小丸子。

墨丸显然更便携,用的时候加水磨开,就成了墨汁。

从东汉开始,一直到明代,开始主要用松烟来制墨。松烟是烧松树取烟。

油烟墨

用油烧烟,制墨。

油,有桐油、麻油、猪油、菜籽油、豆油,等等。

但桐油应用最广。

因为成本高(油的成本肯定比松枝高),所以价格比松烟墨更昂贵很多。但颜色也十分黑亮油润。

明《天工开物》记载有烧油取烟法:
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
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
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
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
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然后再加入胶料,制成墨。

制墨的佐料

唐代以后,墨的主料肯定是烟炱,但是会加入一些佐料。

佐料就是香料

唐代加入的佐料,有皂角、胆矾、马鞭草、石榴皮水、藤黄、巴豆等等。

宋代,会加入生漆、牛角胎、猪胆、鲤鱼胆、白檀、丁香、龙脑、地榆、五倍子、黄莲、紫草、茜根、黑豆、苏木、胡桃、乌头、牡丹皮、 子仁、青黛、朱砂等。

可加入制墨的佐料,有上千种。

而各个制墨名家,都有自己的配伍秘方,秘而不宣。常见的有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冰片、麝香等等。

反正,佐料越贵,墨越高档。

高档的墨,会压入墨模成型,最后涂金,成品宛如工艺品,极为精美。

古籍《天工开物》里面详细记载有古人是如何做墨的。

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烟,松烟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烟灰。

首先是取松木,砍成一截一截的。再用竹片搭一个长长的圆拱形,把上面的小孔都用纸糊上,形成一个有点像窑洞的东西。然后把松木放到里面烧,要小火连着烧上好几天。

松木燃烧的时候冒烟,烟会熏到上面的竹子上,然后会在竹子表面形成一层黑黑的烟灰,这就是松烟。等松木烧完了就可以刮竹片上的松烟了。这其实就和烟囱内壁上厚厚的黑灰、还有用木材烧锅形成锅底灰是一个东西,专业术语叫做烟炱。

把松烟刮下来以后,然后再加入油放到火上熬,直到松烟和油彻底混合,熬制后就变成了胶状物,然后会进行一番捶打,跟做年糕有点像。然后捏成一块一块的,晾起来等待风干,然后一块最简单的墨就做好了。

而著名的徽墨就讲究多了,在加入油的同时,还会加入更多的东西。比如香料,生漆,珍珠粉等等。这样做出来的墨不但有香气,颜色也更加的黑润,不易褪色,写起字来非常的顺,古代的文人都喜欢用徽墨。

古人一般都把墨做成长条方块的形状,用起来很方便。在砚台里加点水,然后拿着墨块摩擦就能变成墨水了。也有做成一粒粒的墨丸的,用的时候拿一粒在砚台里加水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