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宋朝,明朝的穿戴服饰有何区别?
民间的不清楚,官员的倒是有区别,至于那些区别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我能看出来😂(我感觉宋代最大特点就是看帽子,帽子后面有个很长的东东,明代的有点历史常识就能分辨出来,唐朝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对官服的要求略有改变)
在经过五胡乱华后,隋代统一中国,由于隋代存在时间较短,唐代的北方***受到胡人影响较大,一度非常流行胡服,并且将胡服的一些元素融进了唐代的汉族服饰当中。唐代整体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朝代,热情奔放是唐代的风格,到了服饰上,唐代也更加追求颜色艳丽的服装。同时从公元6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初,即隋朝(581~618)到盛唐时期(618~755),是中国历史时代气候变化的第四温暖期。唐代的气候比较炎热,所以服饰也更为大胆,“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唐代不以***为耻,所以唐代服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服饰中最为开放,相对最为暴露的。但是这种低胸装并非唐代随便谁都可以穿的,主要还是上层贵族阶级的女眷比较流行,而且并不是作为正式场合的衣物,在私人场合,天气炎热穿的清凉一点其实无伤大雅,而平民阶级其实很少穿的如此大胆。都说唐代以胖为美,但是唐代女性追求的是体态的丰腴,而非肥胖,也是因为唐代气候温暖,农作物产量高,食物比较丰富,所以才比较追求丰腴之美。这在当今的审美中,丰满有肉凹凸有致的女性也一样是美的。而为了展示身材的丰腴,唐代服装也比较宽大,外罩轻纱来衬映出女性肌肤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唐代女裙裙腰提高,上身多***内衣,体现其丰腴、雍容之美。
而到了宋代,宋代理学相对保守,这就导致宋代服饰颜色更喜欢淡雅的,很少像唐代一样大红大紫的服饰,同时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西元985年)开始,气候转冷,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开始出现,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小冰期入侵中国,所以宋代服饰也很少像唐代一样清凉,质朴、清新、自然、雅致是为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宋代由于气候转寒,食物产量降低,也不再以丰腴为美,服饰方面更多开始展示女子的纤细之美。
明承宋制,同时明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小冰河期,所以宋明的服饰大多相对要厚一些,但是明代也受到的元代蒙古人服饰的影响,男装吸收了很多蒙古袍的元素,而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前襟的纽扣开始代替了以前用了几千年来的系带。
明代农村妇女服装特点?
明代农村妇女的服装特点是朴素而实用。她们通常穿着宽松的褂子和长裙,以方便劳作和活动。褂子多为直筒式,袖口宽大,方便工作时的活动。长裙则以腰带束紧,长度及脚踝,以保护双腿免受伤害。
在颜色方面,农村妇女的服装多以深色为主,如黑色、蓝色等,以便于隐藏污渍。此外,她们还会佩戴头巾或头帕,以保护头发和面部,同时也是一种装饰。总体而言,明代农村妇女的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反映了她们朴素而勤劳的生活方式。
明代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与传统汉服相比,明朝服饰的最大特点便是衣裙比例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此外,明朝的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
官员服饰:我们最常见的明朝官员服饰便是常服,也就是官员平日里办公所穿的衣服,其特点是: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间束带。而这个团领衫最大的特点便是胸前和背后的补子,也就是一块绣着不同图案的方形绸料,文官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在颜色方面,明朝因皇帝姓朱,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故而明朝公服不再使用自南北朝以来常见的紫色,转而以朱色为贵。除了日常穿的常服之外,官员还有朝服、公服、祭服和赐服等传统服装,除了明朝特有的麒麟服之外,其他各类服饰基本遵循了传统汉服的特点。
男子服饰:明朝士人的穿着以“长衫”为主,最常见的便是圆领大袖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这种服饰同样有着详细的制度,“生员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凡举人监者,不变所服”。除了圆领大袖衫之外,明朝士人平时还喜欢穿着道袍、直身和直裰等交领袍服。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颜色方面主要以褐色为主,为的便是和官员服饰相区分。
妇女服饰:明朝妇女的服装同样极为丰富,贵族妇女通常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则与唐代相仿,主要以右衽为主,而霞帔、背子、比甲则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则随着家境和身份变化,也有着不同的形制,命妇则有朝廷赏赐的极为华贵的礼服。普通妇女的着装便比较朴实了,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其中背子又分宽袖背子和窄袖背子之分,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姓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式、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就连日常服饰,也有明文规定,如崇祯年间,皇帝命其太子、王子易服青布棉袄,紫花布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戴皂布巾,装扮成老百姓样子出面活动,然也印证了当时平民百姓的衣饰。明代妇女服饰规定民间妇女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带则用蓝绢布。明代的衣衫已出现用钮扣的样式。明代妇女的鞋式仍为凤头加绣或缀珠。宫人则着刺上小金花的云样鞋。
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曾下令:“有效他国(指汉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清代又实行逼令剃发易服,按满族的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改服。服饰制度坚守旧制,尤其在男子服饰上,保持满族特点而延续极长的时期。尽管清代三令五申废除明代服饰,然其官服上的补子仍***用了明朝的样制。命妇冠上所缀的金凤、金翟也仍承前制。清代的官服等级 差别主要反映在冠上的顶子、花翎和补服上所绣的禽鸟和兽类。若排列名次可从皇帝开始,依上而下有皇太子、皇子、亲王、奉恩将军、公主、驸马等皇族宗室戚属。异姓封爵的有公、候、伯、子、男、文武一品至九品官员,未入流的品官,以及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外郎蓍老、从耕农官。此外还有一等、二等、三等蓝领侍卫、侍臣等等,其官服均有严格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