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每吨上涨400元,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供需缺口有多大?
  2. 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确实需要提价的情况,你的老板又考虑种种原因,你有什么建议?
  3.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原材料成本上升采取的措施?

玉米每吨上涨400元,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玉米供需缺口有多大?

玉米价格上涨每顿400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至少我们这的玉米价格还没有变化,新玉米价格还在1.2左右,根据湿度给价。

至于玉米缺口有多少,这个可以参考前几年的数据,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玉米缺口一直在扩大,从每年缺口1500万吨,到去年缺口6000万吨。这个缺口不仅没有堵上,而且变得更加更加让人看不懂。

今年外省的玉米产量如何,不是很清楚。我们这的玉米产量,今年下降的很厉害,因为雨水太大的原因,我们这的玉米每亩产量至少减产30%以上。以往每亩玉米最少也要1200斤,好的地块1500斤以上,今年知道的最好的产量才每亩1000斤,大多数都是在700--800斤。这还是地势高的土地,没有被谁淹的,那些被雨水淹了的,很多都绝收了。

原材料成本上涨趋势图解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个人估计玉米缺口会继续扩大,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可能这个缺口会在8000万吨。(个人估计,不做参考)

所以个人一直看好玉米的后期走势,觉得可能会突破1.5元/斤,最高位甚至有可能触及1.6元/斤。

当然了,这个也有可能是我个人做的美梦。

原材料成本上涨趋势图解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确实需要提价的情况,你的老板又考虑种种原因,你有什么建议?

老板的顾虑在于提价提到多少?提价会不会失去客户?提价后是否可能再次提价?你在给老板提建议前,先做一下市场调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及走势、国内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物流费用的变动情况、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本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尽可能准确,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公司定价的关键因素。然后结合你与客户长期以来的接触,对客户的了解及其订量和经营情况,分地域有针对性地梯次调价吧。调价的原则是力保支柱型老客户,价格持平,哪怕稍配都要力保;低价位维护潜力客户以及新开发的市场;其他客户酌情考虑,有些地区历来价格都处于高位,没道理把该赚的钱让出去。价格不能一刀砍齐,也不会一次性调到位,只要平均调价是赚钱的就可以了。

价格是杠杆,对货量的影响太明显了。慎重,慎重。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材料上涨价格的原因:

原材料成本上涨趋势图解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金融资本囤积原材料,在期货市场炒作大宗商品是最近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这个趋势至少还会持续两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在实体经济需求低迷的环境全球经济并没有复苏。

2.通货膨胀按形成的原因来分,有成本推动、需求上涨、结构不平衡三种通货膨胀,所以你说的原材料***格上涨是通胀形成的原因之一。至于货币超发又是上述三种原因的深层原因之一。

原材料成本上升***取的措施?

针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节约成本

  1)实行供应链成本管理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整个产品链条,例如钢材的价格上涨不但影响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成本,而且汽车整车的成本也受到影响。故应按顺序从后往前加强供方成本管理,以便整改整个供应链成本,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可从成本系统上全面和充分地识别、确定和消除提高成本因素,进而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提高成本的外部因素,可通过体系活动(如人、财、物的浪费等)减少企业内部提高成本的因素,进而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建立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长期受益很有用。

  3)寻找新的供应渠道。

  若原材料价格上涨时间持续较长,企业或许可寻求新的供应渠道,例如:招标采购寻求原材料价格低的供方,找寻同类积压的材料的供方等。

  4)改变***购方式。

  供货量控制范围内,企业加大订货量,可使用现金***购,或者企业间联合***购,得到供方的最大优惠。坚持“就近***购”的原则,节省物流成本。原材料价格规律上涨时,可躲避高价购进,原材料价格较低时多购进,原材料高时少购进,平衡存货成本与涨价成本。

  5)寻找代用品。

  ***用价值工程(VE)原理,从产品设计上寻找可替代的材料。保证产品的实物质量,产品的功能顾客满意度不会受到影响。

  6)增加产品销售量。

  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用薄利多销克服涨价因素。若市场乐观,适当增加销售量;产品销售量制约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不足时,看情况适当投资,扩大生产能力。

  7)调整产品结构。

  改变产品结构克服涨价因素。尽量少使用涨价材料来生产产品,改生产其他产品。结合市场需求平衡生产,改变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