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没落的服饰巨头——美邦?
近日真维斯的母公司旭日集团宣布,将真维斯在内地所有的业务以8亿港元“贱卖”。要知道,真维斯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巅峰时期,每年的销售量基本上都可以达到40亿。但是从2013年开始,真维斯业绩连年亏空,早已不复当年盛况。裁员6000多人、关店1300多家、业绩下滑65%,这样的惨状逼迫真维斯退出内地市场。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牌子,又在大街上见到这个牌子?
不复当年的还有班尼路,班尼路的业绩也年年下滑,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8-2019财年,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收入82.1亿港元,同比减少3.76%,主品牌班尼路所属的零售及分销业务本财季销售额为34.48亿元,同比减少13.6%。要知道,班尼路1996年在国内,一件T恤就能卖到200元。穿一件班尼路的衣服,可是那时候小镇青年的梦想。
服装行业两大企业近乎***,“大众鞋王”达芙妮也不好过,2018年达芙妮股东应占亏损约9.94亿港元,至此已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29亿港元。达芙妮的市值也从巅峰的170亿港元惨跌到约5亿港元,缩水超过9成。
这三大曾经辉煌的企业,都曾是站在风口上的弄潮儿,坐享时代红利。1990年到2010年,电商尚未兴起,人们经济日渐宽裕,真维斯、班尼路、达芙妮对准市场空白,满足了人们对时尚鞋服的消费欲,把门店开遍了大江南北。而如今,网售商品花团锦簇,各大品牌百花齐放,快时尚的品牌一个接一个,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观念也日新月异,这些传统鞋服企业因循守旧,没有创新,产品一直跟不上时代潮流,最终只能被顾客抛弃。
电商冲击只是原因之一,如果没有意识到,现在不是品牌选择消费者,而是消费者选择品牌,再大的企业也会被迅速淘汰。这是一个购物都碎片化的时代。这是一个速成的时代,也是一个速朽的时代。风口只是风口,飞的了一时,飞不了一世。
服装业新型标签:无感烫标。这样的趋势你抓住了吗?你又会用吗?你的产品够新吗?
美邦的没落可以说我是看到的,以前我也是经常买美邦的服饰。从去年周杰伦最后一次给美邦拍摄广告mv,我就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我去搜索了下美邦的相关,发现原来盛极一时的品牌在走向末路。可以说英雄迟暮难免使人唏嘘,我内心也有点感伤它的消逝,毕竟是陪伴我青春的服饰,甚至我的衣柜里还陈列着它,不屈的它。
最早电视上看到的是郭天王的广告,觉得好高级的广告,广告曲也很好听(感觉那个年代,一首好的广告曲都能火边大江南北),但不得不说周杰伦代言后让美邦走上了巅峰,上大学后就没穿过了,可能审美开始有点转变了吧。
1995年,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在温州开张,之后以加盟与直营方式迅速扩张,到2012年全国共有分店5220家;2008 年,美邦在深圳证券***上市,董事长周成建 3年蝉联“胡润服装富豪榜”首富,美特斯邦威也成为全国闻名的服装业龙头企业,曾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这句宣传语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美邦定位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价位亲民,设计随潮流,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回忆,很多人的中学乃至大学时光都有美邦的陪伴。
但那终究已成回忆,近几年美邦的知名度有所下降,营业情况也开始陷入困境。除了2016年实现盈利外,美邦在2012年到2015年以及2017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门店也陷入关店潮。
造成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外来品牌进入,竞争加剧
2008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年,并且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大量国际品牌进入国内,加剧了本就很激烈的我国服装业竞争,处于品牌上升期的美邦却轻视了“内忧外患”,有点迷失自我。
2.电商崛起,行业洗牌,互联网转型失败
另一方面,电商的崛起也是各行各业洗牌的好时机,尤其是服装业,这样一来,美邦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2010年,美邦开始尝试互联网转型,这算是服装业“先驱”,但事实证明,效果不佳:
2010年底,美邦上线电商平台邦购网,消费者通过这个平台么可以在实体店内扫码消费,线上线下互通,但一年之后,这个平台就不了了之;
- 2011年,美邦邀请周杰伦代言,并宣布了新的品牌形象,为美邦赢得了短暂的盈利,但半年后,效果消失;
这一系列的转型动作不仅没能让美邦维持最初的辉煌,过度的试错反而造成了***浪费与资本流失。
3.过快扩张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冗长的供应链很致命
当然,创投君认为,外因是其次,内因才是关键。由于扩张过快,美邦的管理没有跟上,自主设计、外包生产的经营模式,“代理+加盟”的销售方式,造成了供应链的冗长、低效,从而造成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高库存。
反观H&M、优衣库、zara等品牌,从设计到物料采购到生产上新,都比美邦快一大截,在如今求“快”的时代,这些外来品牌已经占据了时尚快消行业的半壁江山,本土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已经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况下,美邦这艘巨轮还能走多远呢?
不走寻常路,走着走着却偏了
美特斯邦威,诞生于1995年,短短13年的高速发展,在2008年深圳证券***上市,美特斯邦威CEO3年蝉联“胡润服装富豪榜”首富。
曾经的它,就如一个风华正茂少年在商战中骁勇善战毫不费力,而如今仿佛步入中年,战绩不如当年。
今年2月下旬,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
通过快报我们很直观了解到,公司实际营收64.73亿元,和2016年同期比较,下降了0.71%。营业利润负增长,跌破3.19亿元,和2016年同期对比,下降了303.03%。净利润为-3.06亿元,同期下降945.81%。
一连串的赤字,让人不经感慨:说好的不走寻常路呢,真的走偏了!除了之外,美特斯邦威打造的电商应用也让人捏一把冷汗。
曾经开发一款“有范“应用,斥亿资投到网红节目《奇葩说》,通过这个播放量上亿的综艺节目增加“有范”应用的曝光度。
美特斯邦威还扬言在实体店针对节目特定的款式服装,线上线下同步造势,达成“大荧幕”+“小屏幕”互动营销效果,成功导流。
结果是一个很尴尬局面,当初这款被马东在综艺节目中喊烂的“有范”应用早已消失在人世间,在搜索中已经找不到了。
为何会偏得如此严重,哪里出问题
美特斯邦威CEO在中国商业领袖论坛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觉得我过去十年的确让自己错位了,让自己“出轨“了,没有专心专注围绕这个产业、专业,真正用工匠精神做好一个裁缝,所以被市场抛弃了。
与其说是被市场抛弃,还不如说是自身有些浮躁,急于心切,只看当下。
急于求成,不断在价值链营销上毫无节制砸钱。据报道,美特斯邦威在这点上每年几乎支出占去50%。请过花儿乐队、郭富城、周杰伦、张韶涵、潘玮柏、林志玲等大牌明星。
纵观这些明星,虽然各个都是大腕儿,但细想起来,他们还和当下潮流搭边吗?他们粉丝受众群体需要美特斯邦威服装?
风清个人认为,这些大牌明星受众的粉丝消费相对更加高端些,也会更加趋向理性。不会为时尚潮流而疯狂买单,即便有,群体数量也是占很少的比例。
外在市场因素会影响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内在。
美特斯邦威每一年基本生产3000种服装新款式,这些新款都是设计师对未来流行趋势做出的臆想判断。
提前一个季度举行订货会,生产什么什么款式衣服完全由加盟商来做决定。把一个如此重要决定性的决策交给外行人来操,这种存货管理就容易出问题。
毕竟加盟商对存货预测准确性差,导致存货周转率极其低,压货率非常高。对于期货式***购的美特斯邦威来讲自身可以获得巨大利润,危机就会转嫁给加盟商。
这种低效、繁荣、缺乏弹性、对加盟商不利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悬在美特斯邦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出现***。
积压库存,过时服装时而轮番销售,摸不着服装市场定位走向…….这内忧外患现状导致美特斯邦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权威,在用户心中失去热情。
【电商报原创,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