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产业原料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国内商家能如何争夺主动权?
这个问题的题主应该是业内人士吧,想来这个问题是所有国内红木工厂都在面对的问题,个人对这个问题有几个思考:
1、走出去。国外***对木材、尤其是珍稀木材的出口管制日益严格,因为木材是纯***性材料,出口附加值不高,对解决当地就业、提高***税收等方面帮助甚少。基于这种出发点,国内工厂不妨学习宜家等国外工厂,在原材料所在地设厂,把木材加工成成品家具后再进口如国内,这对工厂来说虽然短期增加了投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对木材出口国都是双赢的选择。
2、自我转型。国内很多红木工厂为什么如此依赖原材料?因为本质上它们的家具产品附加值很低,离开了木材本身的价值可以说是一文不名;与其说他们在卖家具,不如说他们是在卖木材。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一件家具,抛开材质,它的设计、它的功能性、它的舒适度、它的入室效果,这些难道不重要吗?仔细想想,一个家具企业的立身之本,应该是木材吗?
从长远来看,这些名贵材质的再生速度都是极慢的,就算各国***不控制,很快也会有“一木难求”的一天。这点我发现国外很多家具品牌远比国内企业有远见,他们早已走上了“高附加值”发展的道路,值得国内企业深思并学习。
本文仅在悟空问答原创,配图为一些非红木材质的顶级家具作品,供参考。
红木家具整个产业,原料依赖进口,是从根子上就形成的必然受制于人情况。国内商家争夺主动权,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说在其他替代材料上想想办法,因为不论是老红木还是新国标红木都不是国产,黄花梨除外。自己种植对现在红木市场而言,没有任何用处,因为生长成材年限太久,不进口,中国商家死必。找用替代材料是唯一途径。
红木筷子厂商的原料一般是什么?是用红木的原木还是红木的边角料?
红木做的筷子一般都是原生态,没有髹漆。 筷子以红木筷子为好,因为红木质地细腻、坚硬、耐磨,不会有食物残渣嵌在里面,容易清洗,比较符合卫生要求。 而且红木筷子属于高档产品,一般只是在宴席上使用,平常家庭并不常用。
东南亚红木家具原材料都是有什么?
东南亚主打红木是缅甸花梨!就是所谓的大果紫檀,别的还有大红酸枝,巴里黄檀,瓦城白酸枝,印尼阔叶黄檀,小叶紫檀在印度。别的地方基本可以断定是***冒的,别的都是小路红木,用量不大。。除非你有销路。一般不需要去了解了。。。
其实,红木老玩家所认的红木,其原产地基本在东南亚和南亚!大致有六种:海黄,鸡翅,紫檀,酸枝,铁力木,乌木。而现在所谓的国标红木,种类一直不太稳定!以前有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现在又变成29种!传统红木,是民间标准,凭感性认定,没有具体的科学标准!现在有了国标,只是目前时间还很短!而我国对木材的研究远逊色于欧美!短期类,其红木标准还不够科学和完善!